114學年度 國立成功大學 學習歷程檔案準備指引
✔️ 準備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各審查項目的用途
- 修課紀錄:掌握先備基礎學科的學習狀況與相關領域的修課紀錄
- 課程學習成果:檢視學習脈絡與成長體驗
- 多元表現:探索心得與個人特質
- 學習歷程自述:了解在學習過程中習得的知識、心得及成長
- 其他:本系無
✔️ 審查項目與準備指引:
審查資料項目
|
審查重點
|
準備指引
|
修課紀錄(A):
單科成績、學分數及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和以上的相對表現
|
著重數學、英語文、資訊科技等科目的選修與成績表現。
|
-
會參考左列申請者之高中修課紀錄進行綜合評量,並不會只以修課數量以及修課分數做為唯一評分指標。
-
真實呈現:即便因對修習之課程不感興趣或不擅長而分數不理想也沒關係,請申請者務必真實呈現本人修課結果、學習歷程以及過程中的發現。
-
探索興趣:透過修課歷程,希望可以看見申請者一直有興趣的方向及學習的脈絡。
|
課程學習成果(B、D):
書面報告、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或特殊類型班級之相關課程學習成果等等(至多3件)
|
著重在修習數學、邏輯推理或程式設計課程的學習成果,或與科學領域相關研習的書面報告。
|
-
課程學習成果呈現應以讓人一看就能了解申請者的學習過程為主,內容應包括主題的訂定、資料的收集、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解決的方法策略制定以及如何實現…等項目。
-
請勿單純貼上資料後繳交,需適時的加上心得、想法及簡要的解釋。不需要以作文競賽的方式準備,但力求內容需能清楚說明這些課程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在課程中學到了什麼?如何引導出會想要申請及準備就讀資訊工程學系?
|
多元表現(F、J、L、M、N):
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競賽表現、檢定證照、特殊優良表現證明(至多10件),加上自己撰寫的「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
評量的重點在於評估每位同學參與多元表現具體的深度、動機及啓發。
|
-
多元表現方向:申請者有何專長?如何發覺該項專長?怎麼發展該項專長呢?
-
專業連結:成長及求學過程中與資訊工程領域曾有何連結?
-
解決問題能力:曾遭遇最大的困難或挑戰是什麼?如何調整心態面對難關?如何制定策略及方法解決問題?
-
除附具體證據佐證外,亦須一併以文字說明解釋其為什麼樣的競賽或檢定、參加原因、事先準備過程、準備及參賽過程中感受深刻的事,以及在歷程中學習到的能力。
|
學習歷程自述(O、P、Q):
高中學習歷程反思、就讀動機、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
|
-
人格特質是否適合就讀本系
-
成長、學習背景與本系之連結
-
申請動機
-
學習計畫與發展規劃
|
-
反思:申請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除從學校規定課程中被動吸收知識以外,對於學習過程、動機及方法有無省思或進一步想法? 請說明。
-
就讀動機:為什麼選擇申請資訊系?對於進入資訊系就讀,請說明申請者於高中期間已經做了哪些相關準備?
-
未來學習計畫及生涯規劃:請申請者參考本系網站上大學部修課規定後,說明就讀後如何學習資工相關的課程及如何培養所需之專業技能能力(如:程式撰寫)?以及從本系畢業後的初步規劃(升學與就業)與相對應的準備。
|
其他
|
無
|
無
|
審查資料項目
|
審查重點
|
準備指引
|
修課紀錄(A):
單科成績、學分數及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和以上的相對表現
|
著重數學、英語文、資訊科技等科目的選修與成績表現。
|
-
會參考左列申請者之高中修課紀錄進行綜合評量,並不會只以修課數量以及修課分數做為唯一評分指標。
-
真實呈現:即便因對修習之課程不感興趣或不擅長而分數不理想也沒關係,請申請者務必真實呈現本人修課結果、學習歷程以及過程中的發現。
-
探索興趣:透過修課歷程,希望可以看見申請者一直有興趣的方向及學習的脈絡。
|
課程學習成果(B、D):
書面報告、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或特殊類型班級之相關課程學習成果等等(至多3件)
|
著重在修習數學、邏輯推理或程式設計課程的學習成果,或與科學領域相關研習的書面報告。
|
-
課程學習成果呈現應以讓人一看就能了解申請者的學習過程為主,內容應包括主題的訂定、資料的收集、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解決的方法策略制定以及如何實現…等項目。
-
請勿單純貼上資料後繳交,需適時的加上心得、想法及簡要的解釋。不需要以作文競賽的方式準備,但力求內容需能清楚說明這些課程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在課程中學到了什麼?如何引導出會想要申請及準備就讀資訊工程學系?
|
多元表現(F、J、L、M、N):
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競賽表現、檢定證照、特殊優良表現證明(至多10件),加上自己撰寫的「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
評量的重點在於評估每位同學參與多元表現具體的深度、動機及啓發。
|
-
多元表現方向:申請者有何專長?如何發覺該項專長?怎麼發展該項專長呢?
-
專業連結:成長及求學過程中與資訊工程領域曾有何連結?
-
解決問題能力:曾遭遇最大的困難或挑戰是什麼?如何調整心態面對難關?如何制定策略及方法解決問題?
-
除附具體證據佐證外,亦須一併以文字說明解釋其為什麼樣的競賽或檢定、參加原因、事先準備過程、準備及參賽過程中感受深刻的事,以及在歷程中學習到的能力。
|
學習歷程自述(O、P、Q):
高中學習歷程反思、就讀動機、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
|
-
人格特質是否適合就讀本系
-
成長、學習背景與本系之連結
-
申請動機
-
學習計畫與發展規劃
|
-
反思:申請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除從學校規定課程中被動吸收知識以外,對於學習過程、動機及方法有無省思或進一步想法? 請說明。
-
就讀動機:為什麼選擇申請資訊系?對於進入資訊系就讀,請說明申請者於高中期間已經做了哪些相關準備?
-
未來學習計畫及生涯規劃:請申請者參考本系網站上大學部修課規定後,說明就讀後如何學習資工相關的課程及如何培養所需之專業技能能力(如:程式撰寫)?以及從本系畢業後的初步規劃(升學與就業)與相對應的準備。
|
其他
|
無
|
無
|
審查資料項目
|
審查重點
|
準備指引
|
修課紀錄(A):
單科成績、學分數及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和以上的相對表現
|
著重數學、英語文、資訊科技等科目的選修與成績表現。
|
-
會參考左列申請者之高中修課紀錄進行綜合評量,並不會只以修課數量以及修課分數做為唯一評分指標。
-
真實呈現:即便因對修習之課程不感興趣或不擅長而分數不理想也沒關係,請申請者務必真實呈現本人修課結果、學習歷程以及過程中的發現。
-
探索興趣:透過修課歷程,希望可以看見申請者一直有興趣的方向及學習的脈絡。
|
課程學習成果(B、D):
書面報告、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或特殊類型班級之相關課程學習成果等等(至多3件)
|
著重在修習數學、邏輯推理或程式設計課程的學習成果,或與科學領域相關研習的書面報告。尤以資訊科技專案實作紀錄為重點。
|
-
課程學習成果呈現應以讓人一看就能了解申請者的學習過程為主,內容應包括主題的訂定、資料的收集、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解決的方法策略制定以及如何實現…等項目。
-
請勿單純貼上資料後繳交,需適時的加上心得、想法及簡要的解釋。不需要以作文競賽的方式準備,但力求內容需能清楚說明這些課程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在課程中學到了什麼?如何引導出會想要申請及準備就讀資訊工程學系?
|
多元表現(F、J、L、M、N):
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競賽表現、檢定證照、特殊優良表現證明(至多10件),加上自己撰寫的「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
評量的重點在於評估每位同學參與多元表現具體的深度、動機及啓發。尤以資訊科技專案實作紀錄為重點。
|
-
多元表現方向:申請者有何專長?如何發覺該項專長?怎麼發展該項專長呢?
-
專業連結:成長及求學過程中與資訊工程領域曾有何連結?
-
解決問題能力:曾遭遇最大的困難或挑戰是什麼?如何調整心態面對難關?如何制定策略及方法解決問題?
-
除附具體證據佐證外,亦須一併以文字說明解釋其為什麼樣的競賽或檢定、參加原因、事先準備過程、準備及參賽過程中感受深刻的事,以及在歷程中學習到的能力。
-
訊科技專案實作需提供GitHub連結,所謂專案,並非修課或解題等作業等級者,須以解決某一問題為目標。紀錄中須包含一個GitHub專案須具備的重要資料。
|
學習歷程自述(O、P、Q):
高中學習歷程反思、就讀動機、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
|
-
人格特質是否適合就讀本系
-
成長、學習背景與本系之連結
-
申請動機
-
學習計畫與發展規劃
|
-
反思:申請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除從學校規定課程中被動吸收知識以外,對於學習過程、動機及方法有無省思或進一步想法? 請說明。
-
就讀動機:為什麼選擇申請資訊系?對於進入資訊系就讀,請說明申請者於高中期間已經做了哪些相關準備?
-
未來學習計畫及生涯規劃:請申請者參考本系網站上大學部修課規定後,說明就讀後如何學習資工相關的課程及如何培養所需之專業技能能力(如:程式撰寫)?以及從本系畢業後的初步規劃(升學與就業)與相對應的準備。
|
其他
|
無
|
無
|
✔️ 偷偷告訴你的小秘訣
- 基礎學科中的數學和英文要認真學。
- 多多利用資訊科技課探索興趣。
-
如果對資訊有興趣,選修學校提供的資訊相關校訂選修、參加資訊相關社團、營隊進一步了解資訊領域。
- 利用自主學習課程測試自學能力及資訊領域的學習力。
- 在數學、英文及程式能力中重點強化。
- 不要放棄任何一科,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